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数学奥林匹克报  (http://www.mathoe.com/index.asp)
--  我对竞赛有话说  (http://www.mathoe.com/list.asp?boardid=73)
----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奥数不是反革命”  (http://www.mathoe.com/dispbbs.asp?boardid=73&id=43879)

--  作者:李启印
--  发布时间:2011-2-4 13:08:00

--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奥数不是反革命”

最近看到各种媒体报道“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的标题新闻:奥数不是反革命”,感觉不管是“革命”还是“反革命”,标题(或言论)都有点过了,“奥数”往大了说是科学知识,往小了说是学科知识。

下面转发于此,立此存照。


--  作者:李启印
--  发布时间:2011-2-4 13:17:00

--  
当奥数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时候,北京人大附中2011年1月22日召开教育实践报告会,校长刘彭芝喊出了“奥数不是反革命”。她指出,奥数由于家长望子成龙、一些培训机构乱要价,把学生负担弄的很重,现在被严重妖魔化了。但是数学是鉴别超常儿童的重要参照,奥数对这部分儿童的智力开发是有好处的。在会上,回应质疑,人大附中揭开了“早培班”的神秘面纱,首次对外说明成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的目的及做法。
人大附中惹了谁
“‘早培班’是基础教育阶段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小升初无关,与中考、高考无关,更不是‘占坑’。不要一提‘早培’,就大棒相向!”在会上,刘彭芝几度哽咽,说自己遭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打击。
这是记者第二次看到刘彭芝哭诉。第一次是在2005年“考试改革与教育公正”的教育沙龙会上。她用PPT文件向大家展示了人大附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几百种选修课,各种兴趣活动。没想到,遭致外地中学代表的反感,部分人抨击人大附中只是通过抢生源和政府投钱多,才赢得了现在的业绩。
刘校长猝不提防,声泪俱下。
而现在,她推出的早培班是从小学五年级就在各校筛选智力超常的儿童,同样受到各方质疑,大家理所当然地猜测人大附中的目的仍然是让人“占坑”,在小升初之前先下手为强。
在周六的会上,刘彭芝向与会人员展示了一份文件:去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委发文,批准人大附中与中科院、中国社科院合作成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每年在北京市小学五年级中选拔招生。去年8月,首批80名学生入学。可见,人大附中早培班是得到尚方宝剑的。据了解,刘彭芝另外一个头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成员,她所参与的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组,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刘彭芝受到压力并不奇怪,去年,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提出“先招教改实验班,从高二学生中招生”,便遭到各方棒喝。最生气的当然是重点大学的校长们,他们认为这一招无疑是在抢生源!
南方科技大还刚在筹建过程中,在百姓中没啥名气。而刘彭芝所拥有的,是一块老字号的金字招牌,他们学校这艘巨型教育航母刚刚向祖国献礼,度过了50周年生日。所以,对刘彭芝的做法到底是实验还是掐尖的质疑,不可能平息。在目前中国浓烈的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抢生源硝烟中,她很难撇清自己,所以人大附中所推进的教育改革也必定不会一帆风顺。
因材施教还是有教无类
虽然受了不少打击和质疑,但人大附中出来的学生给她争了气,家长们都削尖了脑袋要把孩子塞给她。
俞颐超,第41届国际物理奥赛中获金牌第一名,同时获欧洲物理协会授予的创新优胜奖!这是我国选手首次获得该奖项。目前,该学生已经被麻省理工学院从北大抢走。
马跃然,2010届文科生,却获得“丘成桐数学奖”银奖,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耶鲁、宾夕法尼亚、哥伦比亚五大名校录取。
赵博文,华大基因组研究员,今年17岁的他已经是项目负责人了。
廉政,获得了国际健美操冠军。
……
大家都说教育公平,到底什么是教育公平?不少老师推崇“有教无类”,而刘彭芝认为因材施教是更高境界的教育公平。人大附中选拔了一批批高智商的孩子,进行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方面刘彭芝无疑经验丰富,1985年,她就是人大附中第一届超常儿童班的班主任。
不过,刘校长以北京八中少年班的实验说事儿,用4年完成小学五年级到高三8年的学业,“客观证明了超常儿童的存在”。
在一次与美国伊利诺伊理科高中学生的对话中,刘彭芝问他们一天谁睡觉多。这些美国小天才们不是说自己一天睡四五个小时就是二三个小时,中午吃饭半小时后就上数学课。大家以学习为乐,不知疲倦,“他们与众不同,必须摸索出一套符合这类人才发展的规律”。
对于这种超常孩子,倡导教育公平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美国有《天才儿童教育法》,奥巴马上台推出了力争上游计划。英国对成绩排在5%~10%的优秀学生实行“特别教育计划”。俄罗斯有“国家支持天才教育措施”。韩国则推出“天才教育法案”。
这个世纪,人才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中国必须有一套完整成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在刘彭芝看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努力探索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一条龙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30多年来,人大附中一直在这方面不停地探索。
  “早培班”负责人、人大附中副校长高江涛介绍,在培养模式上,“早培班”半训半读,专家学者担任辅导导师,让学生到大学、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从事科研,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教育机制上,改变评价机制,采用弹性学制,期望能实现与大学无缝衔接。
  “早培班”开设了11个系列的研修课程,包括阅读研究、英语研修、亲情教育、化学实验课、物理研修课、科学家讲座等。目前每周有半天进行研修,未来将扩充研修的比例,不排除“半天上课、半天研究”模式。
  据介绍,早培班将尝试打通小学、初中和高中课程,不同学科交叉融合,人文、理、工等学科齐头并进,每周还专门开设半天的研修活动。在初一年级基本课程上,早培班还增设了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生命教育、校本选修等课程,该班学生还尝鲜“历史地理课”、“音乐心理课”、设计技术课等跨学科课程。包括阅读、理化实验、亲情教育、篮球赛等内容都入围特色研修课。
  会上,公开了“早培班”的教师团队,当大屏幕出现这些教师名字时,台下一片惊呼。教师队伍包含了多名常年在高三、初三把关的人大附中名师。早培班实行“多导师制”,未来还将根据学生特长适时分流,与中科院以及高校联合培养人才。
疯狂乎?执拗乎?
一个怎样的女强人
“这个女人不一般!”用这句戏词概括刘彭芝最合适不过。虽然爱哭,但推进自己的意志起来,从不含糊。
在会上,她历数了自己所遭受的种种压力:
北京人大代表联名签字反对奥数。
接到恐吓信。
高考成绩刚公布人大附整体拔尖,就有人在网上造谣,说他们集体作弊。
她家的门被人用胶糊上,无法出门。
以及医生给她开列的十六种大病,时时可能要了她的命。
但她已66岁了,仍然在坚守岗位。
会上,刘校长说自己“木秀于林风必‘吹’之”,说学生“初生牛犊不怕‘死’”,引来善意的哄笑。但不得不承认,中国的中学也许最要不得的就是咬文嚼字的校长,需要的优质校长,就是“忧国忧民忧教育”,有判断力,有江湖气,想做事能做事,而且不折不挠的校长。
她说自己喜欢海灯法师的话“历生无谤不英雄”。通过自己的经历,刘彭芝得出结论,成大才者,不全由智商决定,所以她一直坚持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奋进精神。她透露在刚刚落下帷幕的“高教社杯”桥牌比赛中。人大附中队遭遇了中央领导与国手组成的专业队。没想到,这个由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学生组成的队伍竟奇迹般地赢得了比赛。最后,他们还超过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代表队捧回了冠军杯。在艰苦的学习之余,这些中学生的桥牌技艺令人惊讶,但刘彭芝说,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就看我们如何开发和调动。
刘彭芝反复强调,人才成长不是空中楼阁,中国为什么回答不了钱学森之问?精英人才需要一块绿地进行试验培养。不要再打来打去,团结起来研究教育,不要将中国教育变成美国顶尖名校的生源“加工厂”。
--  作者:李启印
--  发布时间:2011-2-4 13:20:00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广州日报》无题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奥数漫画
--  作者:李启印
--  发布时间:2011-2-4 13:22:00

--  
中广网北京2011年1月26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当奥数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却在公开场合声泪俱下为奥数辩解,称“奥数不是反革命”。此举也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围观并引发了对基础教育的讨论。详细情况我们连线今天的值班编辑徐杰峰。
  主播:人大附中校长为什么会声泪俱下为奥数辩解到底是怎么回事?
  编辑:日前在人大附中召开的教育实践报告会上,66岁的女校长刘彭芝为奥数辩解,她说“奥数不是反革命”。数学是鉴别超常儿童的重要参照,奥数对这部分儿童的智力开发是有好处的。
  在会上,刘彭芝几度哽咽,称自己遭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媒体分析认为,刘彭芝声泪俱下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各界质疑人大附中此前推出的“早培班”。2010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人大附中与中科院、中国社科院合作成立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从小学五年级就在北京各校筛选智力超常的儿童,此举受到了各方的质疑,不少业内人士猜测人大附中的目的仍然是“占坑”,在小升初之前先下手为强,抢夺优秀生源。
  主播:人大附中怎么解释开办这个“早培班”的目的?
  编辑:作为“早培班”的主要推动者,刘彭芝想做的是中国的天才教育。她说,不少老师推崇“有教无类”,而她认为因材施教是更高境界的教育公平。据她介绍,对于这类智力超常孩子,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美国有《天才儿童教育法》,英国对成绩排在前5%~10%的优秀学生实行“特别教育计划”。俄罗斯有“国家支持天才教育措施”。
  刘彭芝表示,中国也必须有一套完整成熟的拔尖人才培养方案。这30多年来,人大附中一直在这方面不停地探索。这方面刘彭芝无疑经验丰富,1985年,她就是人大附中第一届超常儿童班的班主任。
  主播:广大网友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编辑:刘彭芝的言论也引发了网友的激烈争论。一些网友表示,作为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校长,刘彭芝的使命首先是做好大多数孩子的教育工作,而不是去寻觅超常儿童培养少年精英。还有网友评论说,就算刘彭芝能够真真切切地以培养天才为使命,但是在如此强大的高考指挥棒面前,这种天才教育试验仍然不能避免以考试论成败的结局。有学者建议,发现和培养超常儿童确实应该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不过这个使命,应当由一个独立于义务教育之外的研究机构来承担。
--  作者:李启印
--  发布时间:2011-2-4 13:25:00

--  
《北京晨报》讯:“奥数不是反革命”,据昨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痛感各方对奥数的“妖魔化”,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刘彭芝哽咽疾呼。
奥数是否需要,应不应推广,这是科学问题,短时期难以得出结论。无论是对是错,都是人类在获取真理性认识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扯到“反革命”呢?刘校长的想法很明白,即:太多的人在抬奥数时,把它说成是救世仙丹;而踩它时,又把它当成罪恶的渊薮,恨不能视之为“反革命”,拉出去立刻枪毙。
革命,属传统权力范畴,奥数,属现代科学范畴,在当下的语境中,它们竟如此奇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令人忧从中来。因为,传统权力是零和博弈,是立场之争,它是非此即彼的,一件事物一旦被认定为善,则它的反面就自动被认定为恶。这固然酣畅淋漓,能给人带来审美快感和伦理满足,但问题是,世界哪里是黑白两色就能概括的呢?在黑白之外,还有太多的灰色,还有太多的彩色。然而,一旦选择了立场,这些就统统被屏蔽掉了。
故而,人类才需要理性,需要科学,因为在理性和科学的眼中,世界是多元的,哥伦布以为发现了印度,其实踏上的是美洲,牛顿建立起理论物理的大厦,爱因斯坦却将其推翻……科学先天就容纳了错误,它总在否定中前进,总在多元中寻求突破。在科学的语境中,没有禁区,所以它才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认识与境界。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现代社会中,必须接受多元化的现实,动辄选择一个立场,以神圣、信仰、爱国等豪华的理由,画地为牢,将自己封闭起来,这就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具体到奥数,要想评估它,还需更丰富的调查数据,此外,也有待于人类认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此之前,一味肯定或一味否定,都属传统权力思维的产物。
然而,令人感慨的是,类似奥数这样的困局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国学、传统仪式、中医、人文科学……动辄奉为至宝,动辄批倒批臭,甚至弘扬者与恶骂者,竟是同一批人。为什么我们一再落入这样的循环?为什么我们总在自我否定中失去自己?
其实,原因很简单,当一个社会资源分配依照的是传统权力法则,而不是科学法则时,那么,再科学的东西,也会变质,再理性的内涵,也会肤浅。最终,连奥数也不得不在“革命者”和“反革命”之间做出艰难地选择。这,需要通过更深层的改革,予以彻底解决。
--  作者:李启印
--  发布时间:2011-2-4 13:28:00

--  
《青年时报》熊丙奇:奥数狂热与个性化教育
我国社会和教育,给所有人的成才模式,是单一的,此前奥数的疯狂和当下要求取消奥数,都是单一模式使然
当奥数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日前召开教育实践报告会,校长刘彭芝在会上喊出了“奥数不是反革命”。她认为奥数被严重妖魔化了。
我不认为刘校长的话有错,奥数没有原罪,在国外,奥数存在了几十年,并没有遭遇像我们这里密集的“炮轰”。但奥数在我国的变异,是有目共睹的。导致其变异的教育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严重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奥数成为进入好学校的一个选拔工具;二是中高考体系,以学科分数为单一指标,为获得考场的高分,学校和家长就会让学生们学深一点、学难一点。概括而言,奥数成为了升学的工具,不管孩子有无兴趣、有无能力,都逼着他们学奥数。
我一直反对因这种变异而一刀切取消奥数,否则,那些有数学兴趣、爱好、特长的孩子,就没有途径去拓展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理性的态度,当是治理导致变异的病因,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同时改革中高考体系。
对于这样的建议,有教育人士告诉我,就是努力推进教育均衡、改革了中高考制度,在中国,也行不通。其理由是:在国外,100个学生中,只有5%~10%的孩子会特别优秀,这是公众基本接受的事实,因此,对于自己的孩子会有比较准确的定位;但在我们这里,尤其在城市里,几乎100%的家长都希望让自己孩子成为前5%~10%,并按照前5%~10%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奥数就是这样走火入魔的。
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是,我国教育的现状就是以90%的人的“教育失败”来成就10%左右的学生成功——许多学生被家长要求成为前10%的过程,就是努力证明自己“失败”、“不行”的过程,而有意思的是,家长们会把这一责任归为教育的问题,却不愿意承认自己教育孩子的观念偏差。
家长们这样认为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之中。期待孩子成为10%的优秀者,无非是想让他们获得一份好的工作、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否则,就是碌碌无为之辈。
这是我国与英美等国家教育的显著差别——英美的教育,更多地针对受教育者本身的需求“因材施教”,实施的是个性和多元化教育。教育并不扮演界定公民身份的角色,不具有诸多非教育功能,学生读奥数,关乎兴趣,与未来找个好工作关系不大。而我国的教育,工具色彩超过了教育色彩。
教育的本质,是完善每个受教育者,这就应该是富有个性的教育,而我国社会和教育,给所有人的成才模式,是单一的。
--  作者:李启印
--  发布时间:2011-2-4 13:30:00

--  
《千龙网》奥数没病 有病的是大人
当奥数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上周六召开教育实践报告会,校长刘彭芝在会上喊出了“奥数不是反革命”。她认为,由于家长望子成龙、一些培训机构漫天要价,加重了学生负担,以致于现在奥数被严重妖魔化了。但是数学是鉴别超常儿童的重要参照,奥数对这部分儿童的智力开发是有好处的。 网友微评:
@乐府猫:我不禁要问,办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办早培班发现“尖子生”、“神童”吗?这个和绝大部分普通学生的教育哪个更重要呢?
@开特猫:尽管“奥数不是反革命”,但变异的、被功利化的奥数需要革命。
@火大了:本真的奥数教育无错,错就错在将奥数视为谋求功利的工具,把奥数与入学、择校捆绑。因材施教,让孩子接收合适的教育方式。
@雨一直下:奥数疯狂只因追随者众多。家长功利化教育心态是奥数妖魔化滋生土壤。
@知情老房:只要奥数不与利益、加分挂钩,一切都没关系,是个业余爱好,而且兴趣、好奇心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上海老学生:奥数只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智商、兴趣)进行训练。入学考试可以选择几道奥数试题,作为加分题,测试考生的数学水平。当然,该试题必须有足够的难度,能证明考生确实具有超常的数学水平。但是,不管何人,不管平时参加何种级别的奥数竞赛,都得参加入学考试。真有水平的学生总是能经得起检验的!
--  作者:李启印
--  发布时间:2011-2-4 13:32:00

--  
《南方都市报》2011年1月26日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当奥数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上周六召开教育实践报告会,校长刘彭芝在会上喊出了“奥数不是反革命”。
  刘彭芝认为,由于家长望子成龙、一些培训机构漫天要价,加重了学生负担,以致于现在奥数被严重妖魔化了。但是数学是鉴别超常儿童的重要参照,奥数对这部分儿童的智力开发是有好处的。
  刘校长以北京八中少年班的实验举例,用4年完成小学五年级到高三8年的学业,“客观证明了超常儿童的存在”。
  为回应社会质疑,人大附中揭开了其著名的“早培班”的神秘面纱。“‘早培班’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小升初无关,与中考、高考无关,更不是‘占坑’。不要一提‘早培’,就大棒相向!”
--  作者:李启印
--  发布时间:2011-2-4 13:34:00

--  
来自http://dyzs.blog.china.com/201101/7653041.html博客:
一个有良知的教师:搞“奥数”就是“反革命”
2011-01-26 16:04:16.0
        人大附中的刘校长哭着说:奥数不是反革命,对青少年的思维发展有好处。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普通教师,我要告诉刘校长的是:请您不要再揣着明白装糊涂!
        奥数可以训练青少年的思维,这是每一个搞奥数的人所借以生存的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但是,我们要问的是:奥数到底对孩子的什么思维有训练的作用?而这种思维对于培养中国所需要的人才又人什么益处?
        我有幸见过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奥数题,当然不是全部。给我的感觉,这些奥数题与其说训练学生的思维,倒不是如说是上一级数学思想和习题的下放。因此,很多时候奥数对孩子的培养只能是让学生演练数学思想的熟练运用而矣。例如:小学的奥数题,有众多的排列组合、等差数列求和、平面几何等试题。而到了高中再搞奥数,则需要大学数学系的老师,甚至是博士生导师进行专门的训练。这样把上一级甚至是上几级的数学知识拿过来,让学生来学习,逼着学生训练,还美其名曰思维训练,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如果说奥数还能对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思维训练的话,那就是训练了学生答难题、怪题、偏题的能力和思维。而这种偏、怪、难的题,绝大多数都不是实际当中产生的,而是一些搞数学的人、搞奥赛的人搞的数学游戏。这些东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基本没有帮助。而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而不是能回答偏、怪、难数学题的应试型人才。
       有人或许会问:那为什么经过奥数训练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好呢?其实,不是因为这些孩子学了奥数成绩才好,而是一些孩子因为成绩本身就不错,就适合学习才去学奥数。如果大家有幸趣,可以到社会上的奥数补习班看一看,有多少孩子在那里学习,但是最后真正能学得不错的,又有几个?而那几个出来的,学成的,家喻户晓了,那些没出来的,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就说刘校长执掌的人大附中,也不是见一个学奥数的就要一个,而是从中选择一些优秀的吧?这不就说明问题了吗?
       因此,奥数并不能真正地训练孩子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反而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增强,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奥数训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完全是一个伪命题,是一个谎言。对于孩子而言,以奥数来戗害孩子,大张旗鼓地为奥数叫冤,为搞奥数训练喊屈,不是反革命是什么?
       作为一个全国知名的校长,教育部认定的教育家,刘校长难道不知道奥数的真实面目吗?为什么还要为奥数叫屈呢?其实,刘校长不是不知道,而是出于人大附中的利益考量,才这么做的。而且我要说,不仅仅刘校长要这么说,全国绝大多数重点中学的校长还想这么说,只不过是不敢说罢了。相比之下,刘校长还是勇敢的了。
       其实,在教育圈里有一个尽人皆知的秘密:所谓的名校,重点中学靠的是什么?是生源。也就是说,从根上讲,不是名校、重点校造就了优秀的学生,而是优秀的学生成就了名校。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之下,全国的名校、重点中学所获得的最大利益不是经济利益,而是在生源分配上的利益。重点小学、重点初中和重点高中,乃至重点大学,都能堂而煌之地拿到高分的学生,也就是优秀的生源。而这是有招生制度作保证的,别的学校干生气也没有办法。一些校长深谙此道,为了保住学校的名声和个人的权威,名校、重点中学以各种手段“招生”,有的甚至是花钱买学生:优秀的学生到重点校,不仅仅不要钱,还给奖学金。尤其在学校的声誉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的情况下,各名校的招生决战五花八门,绝招尽出。因此,全国的普通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对重点中学根本看不在眼里,就有校长明确表示:你那重点中学的校长要能把我这所学校办好,我服你。就你那学生,我去办也一样能办好,可能办得比你还好。
        因此,现在的学校为奥数申冤,为奥数鸣不平,实质上是即得利益集团在为自已可能丢失的利益而叫屈。在中国教育的改革进程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作为全国知名的重点中学,作为全国有影响的教育家,应该为促进中国教育的均衡发展而努力,而流泪才对,而她却成为了抗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人”。由此可见,哪所学校坚持搞奥数,实质上是破坏中国教育均衡发展,维护个体的即得利益,这不是反革命又是什么?
       国家富强,人才为本,人才大计,教育为本。而名校、重点中学等享受着国家高额教育经费的骄子们,不仅仅不能为国家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分忧,反而还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仅不为中国的孩子们探索出一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反而大搞应试训练,这难道就是革命吗?
--  作者:李启印
--  发布时间:2011-2-4 13:41:00

--  

辣评:奥数为什么成了“反革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7日 12:14   山西新闻网-三晋都市报
  奥数的本意是积极的,起码在一开始,在没有与教育功利思维相叠加之前是好的。好好的奥数,就因为附着上了一个“加分政策”,就变了味道。
  当奥数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上周六召开教育实践报告会,校长刘彭芝在会上喊出了“奥数不是反革命”。她认为,由于家长望子成龙,一些培训机构漫天要价,加重了学生负担,以致于现在奥数被严重妖魔化了。但是数学是鉴别超常儿童的重要参照,奥数对这部分儿童的智力开发是有好处的。(据2011年1月25日《中国青年报》)
  近几年,奥数成为众矢之的。北京理工大教授、文学院教授杨东平曾经撰文说要“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并称奥数教育对少年的毒害比“黄赌毒”还厉害。奥数“媲美”“黄赌毒”的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时下流行的奥数教育违背教育规律、戕害学生教育成长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一些省市地区的教育管理者先后都出台了封杀或者遏制奥数的管理规定。
  客观地说,各地封杀“疯狂奥数”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确保教育理性。可奥数真的就是洪水猛兽吗?这本来不是一个问题,可如今却偏偏让世人惴惴不安。其实,奥数的本意当然是积极的,起码在一开始,在没有与教育功利思维相叠加之前是好的。无非是开发青少年对于科学的兴趣和潜力,使大量有潜力、有天赋的孩子脱颖而出,从而推动国家整体自然科学水平的提高。好好的奥数,就因为附着上了一个“加分政策”,就变了味道——一哄而上的虚假繁荣,再加上那些总也控制不住的幕后操作,让奥数越来越具有黑色“幽默”色彩。
  奥数的研究,本来可以作为学子对于自然科学的一种学术自由,属于特殊教育范畴,不能成为普及化的适用教育。可纵观如今的奥数教育,“千军万马挤奥校”的繁荣景象不过是虚幻的假象,是以牺牲青少年天性为代价,颠覆奥数理念的“教育功利大扫荡”,可谓是一戳就破的纸老虎——如果真要取消了奥赛的加分,还有多少家长和孩子保持对奥赛的热忱?奥数取消也罢。可是,不论是逐渐取消奥数加分的政策,还是如各地纷纷取缔奥数,奥数都有了死亡的可能。即便是有孩子对奥数有天然的兴趣,家长不会同意,学校不会认可,毕竟家长、学校把高考看得比一切都重要,只有和高考挂钩,大家才有动力。那么,功利的奥数教育可“灭”,但奥数又何其无辜?
  谁让奥数这么疯狂?奥数如何成了人人喊打的“反革命”?谁动了我的奥数?谁又来还我的奥数?
  所以,目前需要厘清的,是奥数的归奥数,高考的归高考,让奥数的自由和教育的评价,互不牵绊。而要达成这个目标,仅仅让奥赛跟加分脱钩是不够的,单方面对奥数进行封杀也只能治标,要想“治本”还是要从教育体制的源头做做文章。

网友热评
愤怒.北京.2011-01-29 14:03:22
中国有一个怪现象:自己孩子奥数学不好,看别人学奥数好,攻击之,大家都不要学;自己学不好英语,看别人英语好,攻击之,职称考试可以取消;北京人考大学容易,自己省不容易,攻击之,大家都到北京上小学……,如此种种,竟然有很多人大代表也瞎起哄,用所谓提案的名义,帮这样的攻击者说话,试问,你有脑袋么?如果你没有一己之私,你会这么说话么?我想说,奥数好,英语好,北京不能让外地人来高考同样好,这不是你们想否定就能否定的。尊重一下自己,不要把自己内心的那点丑恶亮出来晒,你不寒碜,我还寒碜呢。
 
Umkehrung.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2011-01-28 18:40:52
这与大学自主收生有关吧..如果参加奥数..并得到不错的成就..可以得到一张成绩纸..再上交大学让大学定断不是更好么..如果有这种收生的可能或不可能性的存在..就能更好活化是否参加奥数这问题了
 
CANDY.天津.2011-01-28 16:15:58
刘校长肯定不支持全民学奥数,只有5%的孩子适合学,只是大部分家长都不肯承认自己的孩子是那95%里面的,真是悲哀,承认现实吧,这和奥数无关,使家长心态有问题

眉毛弯弯.北京.2011-01-28 13:38:48
如果象RDF之类的培训学校(机构)没有那么的功利、那么急切地图名图利,这本来是一个好事的。到如今一哄而上,搞得小升初乱相环生,家长孩子怨声载道。想想每年有多少家长孩子的钱和精力是浪费在这件对孩子来说可能并没有太大好处的事情上了。是该适当地煞煞车了。